海地山坡上的樹林只剩2%,光禿的山泥無法吸收雨水,沒有植物和根莖的支援
泥土守不住,被雨水沖下山 最遠到海邊,雨水侵蝕令土壤質素下降,不宜耕種
在馬達加斯加 雨水侵蝕的景象非常壯觀,山坡布滿數百公尺寬的深坑,瘦薄而脆弱,土壤由生物構成
經數千年形成的一層腐植土,因雨水侵蝕而消失
復活節島的歷史或許令我們反思,這個世上最偏僻的島嶼居民,把島上資源開發殆盡
他們無法存活,這裡成經矗立最高的棕櫚樹,如今蕩然無存,當地人把樹木變木材導致大幅水土流失
當地人無法再出海捕魚,因為以無樹木可建造獨木舟,但當地人是太平洋最耀眼的文明
富創造力的農夫`雕塑家傑出的航海家,他們在人口多資源減少的夾縫中掙扎
結果釀成社會動盪`叛亂和飢荒,巨變中很少人倖存
復活節島的謎團不是島上奇異的雕像,而是當地人為何不及時做出反應
我們是否要重蹈當地人的覆轍? 我們為何不汲取歷史教訓?
過去50年世界人口增長一倍有多,同一時間我們把自己的島嶼~地球.. 所做的根本改變
比過去20萬年都要多,尼日利亞是非洲最大石油出口國,但7成人口卻生活於貧窮下
那地方不缺財富,但人民無法染指,世界各地也有相同情況
世上一半窮人住在資源豐富的國家,我們的發展模式並未實現當初的承諾,50年來貧富懸殊從未如此嚴重
今天,全球一半財富掌握在2%富豪手上,這種不對稱還可維持嗎?
它們是人口遷徙的原因,其規模我們尚未知曉
拉哥斯的人口再1960年只有70萬,到2025年將激增到1600萬
拉哥斯是成長最快的超級大都會之一,新人口多是無法營生而離鄉背井的農民
這是完全不同形態的城市人口增長模式,移民不為致富,只求生存
每週地球各大城市共有100多萬人湧入,目前每6人有一人住在不安全不健康的擁擠環境
既無水電,亦無日常衛生所需
飢荒再次肆虐,影響將近10億人口,地球上到處都是拾荒維生的人
但我們卻繼續挖並非生活必須的資源,我們覬覦更遠的未被破壞但更難開發的地區
我們沒有改變固有模式,石油可能短缺?
我們仍可以從加拿大的柏油沙提煉,世上最大的卡車運來數千噸沙
從沙粒分割,瀝青的加熱過程需要數百萬立方公尺的水和驚人的能量,此舉帶來災難性的污染
最合適的顯然是盡量使用太陽能
石油枯竭以為成魔咒,為了單一模式和理念進行的瘋狂競賽,令我們每天都在浪費資源和破壞我們的環境
我們的油輪越來越大,我們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向無底的爐不斷加柴火,說來說去仍是碳
數十年中令大氣層變成火爐,以及數百萬年來大自然收押的碳將被從新釋出,大氣層變得熱了
數年前在這找到一艘船是不可思議的,運輸`工業`開伐林木`農業等等活動,釋放巨量二氧化碳
不知不覺那些粒子破壞了地球的氣候平衡,全部目光集中於南北兩級,這裡地球暖化的影響最明顯
一切來的很快,連接美歐亞的北極航道打開了,北極的冰冠開始溶化
地球暖化影響下,40年來冰冠的厚度減了4成,它在夏天的面積逐年下降,2030年會全部消失另一說法是2015年
本來被大冰原反射的陽光直照深海並加熱海水,於是加速暖化過程
冰雪包含地球的紀錄,數十萬年來二氧化碳的濃度從未試過這樣高,人類從未生活在這種大氣下
過度開發資源正威脅所有品種的生存? 氣候變化使危機加深,到2050年,地球上四分之一生物可能絕種
在南北兩級,大自然的平衡已經瓦解
在北極圈30年來冰冠面積減少3成,但當格陵蘭迅速暖化,一整個大陸的淡水加入海中鹹水
格陵蘭的冰佔地球淡水2成,若溶化 海平面會升高7公尺,但這裡沒有工廠
格陵蘭的大冰原受地球其他地方排放的溫室氣體所影響,我們的生態系統並無疆界
無論在哪裡,我們的所作所為在全球各地引起回響,大氣層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是我們共享的資產
在格陵蘭表面湖泊開始形成,冰冠溶化的速度連最悲觀的科學家10年前也預計不到
越來越多源自冰川的河流匯集並在表層下穿過,人們以為河水會在冰的深處結冰,但恰恰相反
它在冰下流過,把大冰原帶到大海並碎裂成冰山
當格陵蘭的淡水慢慢滲入海洋的鹹水,地球各處低窪地區將大受威脅,海平面升高
單是上世紀因海水暖化膨脹影響,海水升高20公分,所有事情變得不穩定
例如珊瑚礁對海水溫度的輕微變化非常敏感,3成已消失,它們是生物鏈中最重要一環
在大氣層裡,主要季節風已改變方向,雨水循環和氣候`地理都被改變,處於低地的島嶼,像馬爾地夫形式不妙
當地人很憂慮,有些開始尋找新的居所,如果海水上升越來越快
地球上最多人口的大都會,例如東京,會怎樣做?
每一年科學家的預測越來越令人擔憂
全球有7成人住在沿海平地,15個最大城市有11個位於海岸線或河口,海水上升鹹水會入侵地下水位
令居民失去可供飲用的食水,人口遷徙已無可避免,唯一不能肯定只是其規模
在非洲,乞力馬扎羅山已面目全非,它的8成冰川已消失,夏天河不復流,當地人受缺水影響
即使在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終年積雪和冰川亦見減少,但這些冰川對水的循環很重要
它們冷凝季候風的水分使它變成冰,夏天冰雪溶解時再變回水
喜馬拉雅山冰川是亞洲幾條大河的源頭,包括印度河`恒河`湄公河`長江
20億人依賴其河水作飲用和灌溉,譬如孟加拉國位於恆河和亞魯藏布江三角洲
孟加拉直接受到喜馬拉雅山的現象和海水上升的影響,它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又最貧困的國家之一
越來越嚴重的河水氾濫和颶風的蹂躪,將令其土地消失三分之一
老百姓面對突變,最終唯有遷地為良,富裕國家亦不能倖免,全世界都出現旱災,在澳洲,已有一半農地受影響
我們正需要像哺育我們1萬2千多年的氣候平衡作出妥協
越來越多山火侵害主要城市,令地球進一步暖化,樹木燃燒時釋出二氧化碳,調節我們氣候的機制已失衡
它所依賴的元素已被破壞
在這壯麗風景背後,氣候轉變的時鐘正在滴答響,在西伯利亞等嚴寒地區,地面長期結冰,稱為永久凍結地帶
隱藏於地下的是氣候定時炸彈 <沼氣> 此溫室氣體比二氧化碳的濃度強20倍
如果永久凍結帶溶化,釋出的沼氣會令溫室效應惡化致無人能預計的程度
人類只有10年時間把暖化的方向逆轉,以免人類闖入這未知土地,並過著從未試過的生活滋味
我們製造了自己都無法控制的現象,我們的源頭 水`空氣和生命形態全都互相連結
但這些連結近年已遭破壞,讓我們面對事實,我們要相信自己的知識
我們剛才看到的是人類行為的反映,我們以自己的構想改變地球,我們只有很少時間去作出改變
如果我們拒絕為自己所作所為負責,試問這個世紀怎能肩負90億人的重擔?
~~~~~~~~~~~~~~~~~~~~~~~~~~~~~~
世界2成人口耗用8成資源
全球花在軍備上的資金是援助發展中國家資金的12倍
每天有5000人飲用受污染的水死亡,10億人沒有安全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