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返回~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看圖說故事版-1

 

汽車成為舒適和進步的象徵,如果每個社會都跟隨這個模式,地球不會只有9億輛汽車,而是50億

 

 

越來越快,世界越發展,它對能源的渴求就越高

 

到處都是挖鐵礦物的機器,把盤古初開時埋在地上的星星堀出來

 

 


 

未來20年人類從地球開採的礦物比過去歷年來的總數都要多

 

8成開採所得財富,只由2成人口分享

 

在本世紀完結之前,由於過分開採礦產,人類將會耗盡地球上的大部分資源

 

越來越快,造船廠不斷鑄造運油輪`貨櫃船`運天然氣船,以應付世界性工業生產的需求

 



 

大部分消費品要千里迢迢地從產地運到消費地,自1950年至今,國際貿易增長了20倍

 

 

9成商貿在海上進行,每年要運送的貨櫃達到5億,貨櫃船向著主要消費地區前進,例如杜拜

 

杜拜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工地之一,一個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國家,例如在大海中建造人工島

 



 

杜拜可以輸入數百萬噸的原料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口,它可以建造聳入雲霄的石礫森林  

 

杜拜沒有農地但可以進口食物,杜拜沒有水源但可以花鉅款淡化海水,杜拜陽光充沛但沒有太陽能發電板

 

杜拜似乎找到自己的位置,它恰似全球財富的象徵,沒有任何事物比杜拜更遠離自然

 

 

這城市只不過跟隨富裕國家的模式,我們沒有想到我們耗盡大自然的儲蓄

 

自1950年起,但漁獲由每年1800萬噸劇增至1億噸,數以千計的加工漁船淘空海洋

 

 


 

四分之三漁場正被搜捕一空,大魚已所剩無幾,因為沒有時間繁殖,我們把上蒼賦予的生命循環摧毀了

 

 

以目前進度,2050年海洋將無魚可捕,每5人就有1人以魚為主食

 

 

 

我們忘記資源是稀少的,5億人口住在荒漠地帶,比歐洲人口還要多,他們懂的水的價值

 




 

他們也會愛惜水源,這裡他們倚賴泉水,25000年前降雨沙漠的雨水儲於地底

 

成為不斷補充泉水的古水源,古水源令穀物得以在沙漠生長,為當地當地人口提供食物

 

 

圓形的農田是由中央的水管作圓周式灌溉,但要付出沉重代價,古水源乃無法補充 

 

 


 

在沙烏地阿拉伯在沙漠作現代耕種的夢已褪,就像羊皮紙地圖,光點顯示了被放棄的計畫

 

 

灌溉器具仍在,泵水的能量仍在,但古水源幾乎被汲取淨盡

 

 

以色列把沙漠變成農地,雖然溫室只能少量灌溉,出口的增長讓耗水量增加

 


 

浩瀚一時的約旦河成為涓滴小溪,其河水陪著箱中蔬果飛到世界各大超市

 

約旦河的命運並不孤單,地球上每10條大河流,就有一條終年數月不能流出大海

 



 

缺少約旦河水,死海的水平線一年減少一公尺

 

 

印度可能是下一世紀最缺水問題困擾的國家

 

大規模灌溉養活龐大人口,過去50年他們挖了2100萬口井

 

 

在印度為了找到水源,井底越挖越深,在印度西部,三成水井被遺棄

 

地下含水層開始乾涸,廣大的蓄水池收集雨水補充含水層

 

在乾旱季節,村中婦女用雙手挖掘

 

 

千里之外,每人每天用水量1000公升

 



拉斯維加斯矗立沙漠中,有數百萬居民加上每月成千上百萬訪客,是世上用水最多的人口

 

 

棕櫚泉是另一滿是熱帶植物和青翠高爾夫球場的沙漠城市,這幻影還可以繁榮多久?

 

 


 

地球已無法追上,為這些城市提供水源的科羅拉多河是無法出海的眾河流之一

 

 


 

更令人擔憂的是它的源頭水量下降,2025年前,水荒問題會影響20億人

 

 

溼地占了地球表面6%,在恬靜的水面下有一個真正的廠房

 

 

 

這親密地結合的豐實多姿會過濾水份消化污染,沼澤是淨化水分必須的生態環境

 

沼澤也是調節水流的海綿,潮濕時吸水,乾旱時放水

 



 

人類為了開發更多土地,往往把沼澤變成牲畜的草地或可耕種建屋的陸地

 

 


 

在上一世紀,地球一半沼澤被消滅,我們竟不知它的富饒和所擔當的角色

 

所有生物都互相聯繫,水源`土地`樹木`空氣,世界的魔法就在我們眼前

 



 
樹木把地下水像呼吸一樣以薄霧形態送到大氣中,這薄霧形成遮蓬緩和大雨的衝擊 

 

 

並保護泥土免於流失,樹林儲存碳,它們含碳的份量比大氣多,是我們需要的氣候平衡的基石

 

樹木提供地球四分之三生物品種棲息地,即是說地球上所有生命

 

 

這些樹林提供可以醫治我們的藥物,我們的身體可辨認這些植物分泌的物體,我們的細胞說同一語言,是同一家族

 

亞馬遜是世上最大的熱大雨林,1960年代開始,砍伐樹林的速度,讓雨林面積以縮小2成

 

 

 

森林讓路給牛場和大豆田,95%大豆用來餵飼歐亞兩洲的禽畜

 


 


 

不過20年,婆羅洲 全球第四大島嶼,全島滿佈原始森林,以目前伐林速度

 

 


 

10年內它將會完全消失,生物把水`土`空氣`陽光結合

 

婆羅洲曾是全球最大生物品種的搖籃

 

在這裡,這種結合已被打破,這大災難是決定在婆羅洲

 

生產全世界銷量最高棕櫚油而引起的,棕櫚油不單是食還可生產化妝品清潔劑,導致越來越普遍的另類燃料

 

樹林的多樣性被單一品種取代,棕櫚樹的單一栽培既容易產量多而快,是本地人的職業,是耕種工業

 



 

另一過度伐木的例子是造紙漿的桉樹,種植場越來越多

 

因過去50年,紙張需求量增長5倍,一個樹林不能取代另一個

 

桉樹底部寸草不生,因為掉下來的樹葉有毒性,另其他植物不能生長,它們生長快速,用水也多

 

 

黃豆`棕櫚樹`桉樹,開伐林木是捨本逐末,但在其他地方開伐林木是求生的最後手段

 

 


 


 

 

超過20億人,即世界三分之一人口仍依賴炭,

 

海地曾經是<加勒比海明珠>如今必須外國援助才能養活人民

 

 

前往~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看圖說故事版-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牧神之笛 的頭像
    牧神之笛

    ~用刀演奏藝術~

    牧神之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