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廣州故事:手工琴師手藝□食
羊城晚報 (2007-10-19 14:41)



  文/本報記者馮小靜

  圖/本報記者鄭迅

  出生于樂器世家的廣州市民黃浩權,在廣州樂器廠解散後,將“工場”開回了家裡──

  








  上圖:黃師傅製作的微型小提琴

  








  上圖:說起制琴修琴工藝,黃師傅不經意間就透露出一些“真經”

  一把把剛剛上完漆的小提琴挂在牆上,像一個個身材嬌好的舞者,優雅地等待著起舞。和這些樂器“皇后”為伴的是一位普通的廣州市民──黃浩權,在他的眼里,每一把小提琴都是有生命的精靈。

  已過不惑之年的黃師傅,出生于廣州一個樂器世家,父母和兄妹都曾在原廣州樂器廠工作。後來樂器廠解散,一班技術精湛的制琴師傅紛紛“下海”,黃師傅舍不得父親傳授的技藝,就把“工場”開回了家裡,從此開始了小作坊式的制琴、修琴生涯。

  中藥泡油刷琴身

  記者昨日來到黃師傅位於羅衝圍的家中,提琴是那個家裡的“主角”。

  “一把琴的優劣在于它的音質,而音質的好壞則取決于材料和工藝。”黃師傅說,他做琴的木料都是東北和四川產的楓木和槭木等。“要自己上去挑選的,有時候還要跟別人‘搶’”。黃師傅說,現在好的木頭越來越少,也越來越貴,上等木頭買回來還要風幹,“閒閒地”都要等個三五年。

  很多樂器廠現在都採用標準化的批量生產,黃師傅還是靠手藝“□食”,一板一眼地來做。“琴身上油至為關鍵。”黃師傅說,這正是他們黃家的獨門秘訣,因為上油對琴的音質有著直接的影響,“有的琴未上油前音質很好,上完就變差了;也有上油前音質一般的,上完後,音質出來就很好了。這對琴師是一個考驗”。

  黃師傅用的顏料很講究,原來,跟人的皮膚一樣,提琴的“皮膚”也有幹性、油性和水性之分。大致是,選用易揮發的顏料屬幹性,幹得慢的屬油性,用水來兌開的稱為水性。

  黃師傅的房間里,有一些寫著中藥名的瓶瓶罐罐,黃師傅說那是中藥材顏料,直接用于琴身的上油。例如紫檀、血傑、姜黃、豬草根、乳香等,曬幹後用酒精浸泡,植物本身的顏色就出來了。這種天然的顏料不僅比化工顏料環保,更重要的是顏色持久、不易褪色,因而很多人特別喜歡。“曾經有‘鬼佬’來問我要配方,我不願意給他”。黃師傅說。

  袖珍提琴做十年

  “瞧,這是我正在做的一套微型提琴。”黃師傅打開一個盒子,拿出裡面用層層布料包裹的“寶貝”。

  記者一看,低音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一套8個,全是做工精美的袖珍提琴。其中最小的一把只有4厘米長,還不及成人的拇指。“吉尼斯世界紀錄是2.2厘米呢,這個還稍微大了一點”。黃師傅謙虛地說,別看提琴小,結構一點都沒馬虎,音質和一般的提琴無異。10年前,黃師傅就開始動手做這套袖珍提琴了,做做停停,停停做做,心情好的時候才動手,“整個過程,只是一種藝術的追求”。

  儘管中國製造的提琴已經遍及全世界,但是提琴的精品世人還是推崇歐洲,特別是意大利名家的出品。這讓黃師傅很遺憾,也讓他想做一些有意義的嘗試,比如微型提琴之類的。

  “就算是一把舊琴,無人賞識,但是對我來說,都是一件藝術品”。黃師傅除了製作提琴,更有一手修理舊琴、破琴的絕活,業內公認,常有港澳甚至海外的行家不遠千里送琴來給他修。現在黃師傅手上就有一把香港友人送來的小提琴,琴身已經開裂,顏色脫落,“他跟我說,他在香港看到有人把這些有破損的提琴扔進了垃圾堆,很心痛,特地收集起來,帶過來的。”記者看到,經過黃師傅的手,拆裝、修補、打磨、上油後,無論是一把曾經高貴的琴,還是一把普通的練習琴,都宛若新生。

  (編輯:Winz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牧神之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