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習慣製作2把 一把為現代配件 一把是古代配件
背板楓木水波紋配方已相當穩定
改良過的旋軫效果很好
-------------------------------------------------------------------------
參考資料
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c. 1644-1737)於1707年發展出大提琴的理想形制,
就此沿用此標準直至1726年為止。
而這把大提琴,是史特拉底瓦里中止大提琴製作四年後的另一種新形制,體型較之前製作的琴更小。
事實上,當時史特拉底瓦里的年事已高,是86歲的老人,因此這把琴可能是在他指導之下,由他的弟子參與製作。
此琴實質狀況完好,高音尤其特別,大量的紅褐色原漆保存完整,漆質充份代表史特拉底瓦里1730年代的特色。
雙拼背板的中心覆滿水平的中等寬度至細緻的捲紋,並向兩側逐漸變淡;面板中央部位有漂亮的紋理,向外漸粗。
側板的木頭遍佈中等寬度至細緻的捲紋;琴頭則用木紋較不明顯的木頭製成。塗漆呈紅褐色。琴身長74.6公分。
這把以英國收藏家鮑爾(Frederick Pawle)為名的大提琴,於科希奧國際名琴典藏網站資訊裡的另一名稱為「Ben Venuto」。
此琴的歷史也殊堪玩味,
很可能是當年的義大利提琴商塔里西歐(Luigi Tarisio, 1790-1854)帶到巴黎轉手給另一位法國提琴商維堯姆(J. B. Vuillaume, 1798-1875)的許多提琴中的一把。
它之後更曾為多位名家所擁有,如英國希爾公司、德國大提琴家貝克(Hugo Becker, 1863-1941)、徳裔美國琴商赫爾曼(Emil Herrmann, 1888-1968)等人,
幾乎經歷了史上每一位著名收藏家之手。
目前收藏在台灣奇美文化基金會。
1999年,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來臺演出,然他的大提琴在美國機場通關時琴頸不慎被弄斷;
抵達臺灣後,便緊急向奇美基金會借琴於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當時即是這把提琴化解了危機,
亦促成一段佳話。此琴並於2008年在法國蒙彼利埃博物館與義大利克里蒙納博物館展出,備受矚目。
http://archive.music.ntnu.edu.tw/chimei/v-Ita0028.html
留言列表